1場開幕式和主論壇
36場專題論壇
100+建筑頭部企業參展
預計20,000人次行業參觀
經過前期緊鑼密鼓的籌備,由中國建筑節能協會傾力打造的“2024國際零碳城市鄉村與零碳建筑大會暨技術設備博覽會”(簡稱“零碳大會”)即將在北京與大家見面!5月26日-28日,相約國家會議中心!本次大會以線下形式舉辦,親臨現場是參與盛會的唯一途徑,抓緊時間報名!
大會開幕式及主論壇時間:5月26日
大會開幕式及主論壇時間:5月26日
專題論壇時間:5月27日-28日
展覽時間:5月26日-28日
地點:國家會議中心(北京市朝陽區天辰東路7號)
綠色低碳建材·固廢資源化綜合利用 專題論壇
專題論壇承辦單位:中國新型建材設計研究院有限公司
時間:2024年05月28日
地點:北京國家會議中心 四層405
一、專題論壇簡介
綠色建材對于環境保護、資源能源節約以及人類健康生活具有重要的意義。綠色建材,不僅為綠色建筑賦予了美觀、實用和環保的特性,而且也有助于降低建筑能耗,減少對環境的污染。從碳排放的角度來看,綠色建材的使用是降低建筑隱含碳的關鍵,隨著近年來建筑部門減碳壓力的增加,建材隱含碳排放已經提到和建筑運行碳排放同等重要的位置。
本次專題論壇邀請綠色低碳建材、固廢資源化綜合利用方面的專家,聚焦建材領域科技創新與產業化成果,開展高質量、綜合性學術交流,針對我國綠色建筑和綠色建材協同發展過程中面臨的相關問題,探討并提出解決方案,推動綠色建筑和綠色建材的融合發展。
二、專題論壇承辦單位
中國新型建材設計研究院有限公司(中國新材院)隸屬于中國建材集團,是從事新型建材、水泥等建材及環保工程的設計、咨詢、監理、工程總承包的綜合性甲級設計研究單位,在相關領域完成了國家科技攻關等項目200多項。獲國家級獎勵 27項,獲省部級獎勵 150項。
中國新材院是“中國洛陽浮法玻璃工藝”的主要發明單位和“全國最佳工程設計特獎”的獲得單位,建院70年來,中國新材院實現了玻璃、新型材料、節能環保、民用建筑等多領域的飛速發展:設計研發的多種玻璃生產技術已廣泛應用于國內外玻璃行業;大型紙面石膏板、石膏砂漿、礦棉板生產技術和裝備已達到國際先進水準;承接了多項國內外大型玻璃、新型建材、水泥工廠以及余熱發電的工程總承包和技術服務;設計建設完成的建筑工程多次榮獲行業優秀設計獎或錢江杯優質工程獎,為新中國建材工業的發展做出了重要貢獻。
三、專題論壇報告專家
報告題目:全組分碳捕集混凝土的設計與制備
報告專家:王振地,工學博士,教授級高工,博士生導師,中國建材總院混凝土所所長,“十四五”國家重點研發計劃項目青年首席科學家,首批入選中國科協“青年人才托舉工程”,中國硅酸鹽學會青年科技獎獲得者。兼任中國建材聯合會專家委員會混凝土學部委員等國內外10余個學術組織委員。主持在研和完成國家和省部級項目17項,參與國家及省部級科研項目10余項;主編和參編國家標準和行業標準6部;在國內外著名期刊上發表學術論文60余;研究成果制定為國際標準2部;授權發明專利26件。
報告簡介:為實現零碳目標,本報告提出了一種全新的全組分碳捕集混凝土,通過組成設計,化學外加劑改性,證明了全組分碳捕集混凝土的可行性,為水泥混凝土行業的碳中和提供了一種全新的技術方案。
報告題目:固廢基功能骨料在結構混凝土中的應用研究
報告專家:周永祥,工學博士,北京工業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九三學社社員。現任中國建筑學會建材分會副理事長兼秘書長,全國混凝土標準化技術委員會副秘書長等。主編或作為核心成員參編國家、行業、地方和團體標準30余項,獲中國工程建設標準化協會“標準創新優秀青年人才獎”;發表論文150余篇,出版專著3部(合著),獲授權發明專利16項。獲北京市科技進步獎、華夏建設獎、中國建材聯合會獎等二等獎及其以上獎項近10項,中國交建特等獎1項,詹天佑獎1項。服務多個“一帶一路”工程項目,為我國工程技術及技術標準“走出去”作出相應貢獻。
報告簡介:介紹固廢基蒸壓硅酸鹽骨料的技術特征,以及在普通結構混凝土中的應用技術,介紹這種人造骨料在混凝土中發揮改善骨料級配、粒形和內養護的功能。
報告題目:加氣混凝土再生微粉制備及在機噴保溫砂漿中的應用研究
報告專家:孔德玉,男,博士,教授,浙江工業大學教授,美國西北大學訪問學者。主要從事先進水泥基材料、混凝土材料與結構耐久性、工業廢棄物資源化利用等方面的研究。目前已承擔包括國家基金面上項目、863計劃重點項目子課題、“125科技支撐”計劃項目子課題,省科技計劃重點項目等國家級、省部級項目課題10多項,國內外發表論文100余篇,其中在外文期刊上發表論文30余篇。獲浙江省科學技術一等獎、二等獎、三等獎各1項。
報告簡介:研究了摻助磨劑對廢棄加氣混凝土再生微粉特性、對新拌和硬化水泥基材料性能的影響規律,以及再生粉在機噴保溫砂漿中的潛在應用前景。
報告題目:基于循環背景的尾礦綜合處置方案
報告專家:趙鋼,男,中國新型建材設計研究院有限公司教授級高級工程師,有豐富的國內固體廢棄物綜合利用經驗,是國家注冊一級建造師和注冊咨詢師。近年來,主要從事大宗固廢的資源化利用技術及裝備的研發,涉及粉煤灰、鋼、礦渣、工業尾礦、建筑垃圾、城市污泥和河道淤泥等,已成功服務于銅陵有色、寶武集團、華友鈷業、華電集團、浙能股份、唐銀鋼鐵等大型企業。有多項國家授權發明專利。
報告簡介:基于國家對尾礦循環綜合利用的背景,充分闡述了尾礦在充填材料,路基、路面材料以及建筑材料等各方面應用場景和相應的優勢。
報告題目:貴州磷化集團磷石膏資源化利用探索
報告專家:楊步雷,工程技術應用研究員,享受國務院特殊津貼,全國勞模,全國示范性勞模和工匠人才創新工作室領銜人,西安交通大學校外博導。近20年來,他和技術團隊一直致力于磷石膏等“三廢”資源綜合利用技術研發工作,在產品技術研發及成果產業實施過程中,形成了78項授權專利,參與了5項地標、3項行標、7項團標的編制;獲得“國家重點新產品證書”1項、省部級科技進步一等獎2項、市級科技進步一等獎2項;工作團隊被授予“貴陽市磷石膏綜合利用工程技術研究中心”。
報告簡介:貴州磷化集團基本情況、背景及利用途徑(全國及貴州省情況、五大利用途徑、產業化和非產業化利用)、產品優勢(原料、質量、產品、產品種類等)、展望等。
報告題目:我國石膏建材行業標準化建設工作以及《石膏砌塊》行業標準編制情況
報告專家:曲生華,高級工程師,現任《新型建筑材料》期刊執行主編,全國輕質與裝飾裝修建筑材料標準化委員會(SAC/TC195)副秘書長,中國材料與試驗聯盟輕質與裝飾裝修建筑材料標準化委員會(CSTM/FC03/TC06)秘書長,浙江省期刊協會常務理事,浙江省科技期刊編輯學會副理事長,中國期刊協會理事,浙江省標準化專家庫專家。長期從事科研、期刊出版、標準化制定與管理等方面工作。參與 “十三五”國家重點研發計劃項目,發表科技論文13篇,獲得發明專利3項。所在期刊《新型建筑材料》是國內外公開發行的國家級建筑材料類期刊,為中國科技核心期刊,被萬方、知網、維普、超星、美國EBSCO、德國建筑等數據庫全文收錄。歸口管理的國家、行業、團體標準共有200多項,負責石膏建材及相關制品、防水材料、建筑涂料、建筑密封材料、彈性地面材料和裝飾裝修材料等領域國行團標的管理和制修訂工作。
報告簡介:根據2個標委會的工作特點,綜述了我國石膏建材行業標準化建設工作的研究現狀和存在的問題。并對所主編的行業標準《石膏砌塊》研制現狀進行分析。